有量才有價 還是 有價才有量?
股市流傳一句話:「量先價行」
這句話的意思是 股價上漲,量會先透漏線索
怎麼說呢?一檔沒量的股票表示無人關注
那麼,在沒人買賣的情況下 也必然不會有價
嗯...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股價大漲、成交量大增
都是股票出現異常的反應
先想想一個問題
自己在看到一檔股票時
是被它價格的猛烈漲勢所吸引
還是突然看到它爆大量(股價卻不漲)而注意到他?
可能兩者都有,因為無論是大漲還是大量
我們直覺反應都會認為這檔股票有異常
進場的動機 是量增、還是價漲?
出量了但價格不漲,你會想進場嗎?
最好的情況當然是量增價也漲
我們會在意的就是這個價
對於一個賺取價差的投資人(或投機)來說
「價」的反應比量重要,量是輔助價的漲跌
股價出現異常的漲勢,投資人才有進場的動機
出量後,股價反而出現下跌
市場縮手,成交量也縮
從圖中看到,每當股價出量之後
後勢不漲進入整理,甚至下跌
在黑框處,投資人看到股價上漲時追進
這時候量隨著追進的買單放大
但在後幾天,發現股價漲不動以後(遇前高壓力)
追漲的動力沒了,量自然也開始縮小
價漲 → 追漲 → 量增
→ 價不漲 or 下跌 → 縮手 → 量縮
股價位階是重點
「量先價行」某些情況才適用
或許這樣以偏概全有些太主觀
畢竟量與價的關係沒這麼單純
還牽扯到「股價位階」的關係
這邊只是想表示
在某些情況「量先價行」不適用
有量、無價(價增不漲甚至下跌),投資人、主力是沒興趣的
沒興趣不買進,量就會縮回
再說,有時出現極限大量
還得考慮是否有「當沖量」摻雜在內
不同目的買盤出現
看量就會失準
簡單來說,當一檔股票被市場上的投資人、主力 又買又賣
籌碼流來流去以後,這時量所代表的意義已經十分混亂
「主力作量」、「當沖」、「隔日沖」進場後
當然看量就會失準,量先價行 在這種階段就不適用
2 種適用「量先價行」的情況
那麼,量先價行 在什麼時候才適用呢?
有 2 種比較經典的情況
1. 量增時:股價在低檔無量盤整時
突然出現帶有量的紅K棒
2. 量縮時:股價上漲一段行情
拉回休息整理並量縮,縮到「窒息量」出現
低檔盤整已久的股票
出現帶量紅 K 棒
像這種在低檔已經盤整很久的股票
如果量慢慢出現,表示已經有人開始關注這檔股票
到了 2018/06/05 當天出現帶大量的紅 K 棒
非常完美的量價配合!
暗示主力已經進場要來作價了
後續上漲的機會很大
之後股價一路上漲到 06/28 的 12.2 元
這時也是爆一個大量
但是 K 棒卻收了很長的上影線
這就代表,主力在這天獲利了結(出貨)
而且沒有其它主力敢來接棒
投資人看到這種情況,也不敢貿然追漲
量就開始連縮好幾天,出現典型的「量縮價跌」...
股價強漲行情後回檔
等待「窒息量」的出現
量縮時,就要等「窒息量」的出現
所謂窒息量是指
當一檔股票上漲之後
他會回檔休息做換手的動作
股價在這時如果呈現回檔幅度不大,量持續在縮
等到量縮到一個不行時,就是窒息量
但是這個量到底是多小,很難定義
價量經過第一階段,一段無量的盤整後
在 03/16 出現帶量紅 K
股價上漲後又量縮回檔
直到 03/31,這天的量相對上漲時來說非常小
(當下不會知道窒息量,是在隔天帶量長紅出現時確認)
隔天又出現一根相對大量的長紅 K,股價又連漲幾天
後續再一次量縮回檔,04/16、04/17 這 2 根 K 棒的量價關係很重要
04/16 相對 04/17 前,量來到相對低點
04/17 以後 量增價漲
直到 05/03 出現相對大量且突破前高,再有一波行情
快速結論
市場常說:「新手看價、老手看量、高手看籌碼」
但是這個價、量、籌碼,其實缺一不可
就像開頭所說,量先價行 在很多情況不適用
跟股價的位階、股價的反應 這 2 因素都有很大的關係
尤其在股票進入價、量、籌碼已經被炒到一團亂時
更使量的意義消逝
所以如果對量還不熟的話
可以先撇掉其它複雜情況
研究文中提到的 2 種量增、量縮行情
而對於量的研究,股市上還有很多說法
這篇針對我自己常用的方法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