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主題圖片來源:MichaelJay. 技術提供:Blogger.

FB粉絲專頁

搜尋此網誌

WELCOME TEXT

LABELS

Labels

Blogger templates

BTemplates.com

Blogroll

BTemplates.com

FB粉絲專頁

「重回萬點」是假的?過去 5 次證明:台股重挫 6%以後『還有低點』!


台股創下「史上最大跌點」!

外資甚至喊,向下找不到支撐...

這次台股的崩跌(2018/10/11)創下
史上最大跌點 661 點(但未創最大跌幅)

這時市場的恐慌,使營收、籌碼、技術線型都失效
有些外資甚至喊出「向下找不到支撐」
但在之後一天 10/12 ,台股馬上展開報復性反彈
到底只是反彈,還是回升?

10/12 報復性反彈,大漲 239 點

到底是「反彈」,還是「回升」?

相信如果這樣的反彈是發生在跌破今年 2 月低點前
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台股會再出現過去幾次
跌破年線後再回升來到萬一關卡那樣的行情吧
不過,這次既然創下了歷史最大跌點
那就表示,情況和之前似乎不太一樣了
在這樣恐慌的氛圍下,既然 營收、籌碼、技術已無用
我們就從歷史的行情來找些根據吧
當然,過去發生的事情,只能作為參考,不代表絕對
接下來的統計,都不計入本次 10/11 的行情
僅記錄在表格上以供比較
(此為收盤後跌點,並非盤中跌點)




1990 年後,台股重挫 600 點

只發生過 2 次

自 1990 年以來,台股單天重挫超過 600 點的行情
一共有 2 次,分別是:
(資料來源:Cmoney 決策精靈、Peter 投資帝國)

剔除年代相對久遠的年份

改只 計入 2000 年後 + 以跌幅統計

較為久遠的年份,可能存在一些環境差異的問題
(成交量、政策、主力控盤 與 法人主導 時代的不同...等等)
不過,環境因素又難以客觀衡量
所以我先簡單剔除 2000 年以前的資料
而「跌點」改由「跌幅」來統計單日跌幅 > 6%的次數
(資料來源:Cmoney 決策精靈、Peter 投資帝國)

2000 年後,台股跌幅 > 6% 一共發生 5 次

後 5 日漲跌幅狀況:
上漲 3 筆、下跌 2 筆
漲幅最大 18.55%、跌幅最大 3.13%

後 20 日漲跌幅狀況:
上漲 5 筆、下跌 0 筆
漲幅最大 14.93%
(資料來源:Cmoney 決策精靈、Peter 投資帝國)

撇除了 較久遠的數據後
加上以「相對強弱概念」的漲跌幅來衡量
這樣看來,重挫後「短期內反彈的機率很高」
※這邊再附上 5 次後 60 日的漲跌幅
(資料來源:Cmoney 決策精靈、Peter 投資帝國)

但是,上面提到了,這只是「短期內」的表現
現在我們將這 5 次中的 3 個年份
把 K 線圖都拉出來看看
看這些漲幅到底是「反彈」還是「回升」

2000 年以後 週 K 線圖(週線)
(資料來源:籌碼 K 線)、(以上標註日期為週 K 線內所含之日期)

2004 年以後 週 K 線圖(週線)
(資料來源:籌碼 K 線)、(以上標註日期為週 K 線內所含之日期)

2008 年以後 週 K 線圖(週線)
(資料來源:籌碼 K 線)、(以上標註日期為週 K 線內所含之日期)

不是回升,僅是反彈?

原來,後 5 日、20 日、60 日的漲幅
所彰顯的都只是短期內的反彈罷了
真正在反彈之後出現的,不是回升創高
而是再下殺破底...
也就是說,從上述資料來看
這些「單日重挫的行情本身並不是主角」
重頭戲是在「單日重挫且反彈以後的下殺行情」

還有未來影響台股的 3 大事件因素...

除了參考過去已發生的事實外
目前以下 3 點是近期最有可能左右
國際股市、台股後續發展的事件因素:
1. 川普與習近平預計 11 月底在 G20 峰會會面
對於貿易戰是否緩解,此次會談備受市場關注
2. 美國聯準會今年已升息 3 次,預計 12 月將再次升息
聯準會致力貨幣政策正常化,短期內可能以 3% 為目標
3. 接下來的行情,國安基金是否進場干預市場

快速結論-台股單日重挫 6%

短線反彈後,還會有低點!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指數重挫 6%後
短期內(20 日~60 日內)反彈機率相當高
但也僅是反彈而已
之後都還有低點
(2000 年 - 3411 點
2004 年 - 5255 點
2008 年 - 3955)
另外,這次「台股跌破最長萬點」及
顛覆「今年 5 度跌破年線必回升的慣性」
也是令投資人在意的 2 大要素
所以,台股多頭真的結束了嗎?

至於國安基金未來若真的進場,是否有助於台股
個人認為,市場還是應該要遵循正常的自然發展
人為干涉恐怕只會延緩台股落底的速度
造成投資人更大的恐慌或損傷

※以上為過去資料,未來是否會重演歷史不得而知,僅供參考

※ 延伸閱讀: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